人文学术自由谈第九期成功举行
    时间: 2015-03-25    浏览次数:     收藏本文

文学院“人文学术自由谈”第九期成功举行

     2015年3月20日上午,文学院“人文学术自由谈”交流活动在大学城校区文一栋第二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期自由谈的主讲嘉宾是文学院的姚玳玫教授,主题是“张爱玲的女性修辞”。文学院老师、研究生、本科生共30多人参加了本次自由谈,本次活动由文学院院长陈少华教授主持。

报告伊始,陈少华院长介绍了姚玳玫教授的主要成就。姚玳玫教授作为文学院的资深教授,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方面都有突出的建树,尤其是在海派文学、女性艺术与图像研究方面造诣颇深,多年来,姚玳玫教授对学术一直持严谨的态度,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文章。

姚玳玫教授以傅雷对张爱玲作品的评价为主线,谈论了张爱玲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修辞以及张体文学的独特魅力。张爱玲作为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的一位女作家,对于她以及其作品的研究一直是文学界中的热门话题,而姚玳玫教授却独辟蹊径,以“女性修辞”的角度来阐释张爱玲的作品,这种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无疑使张爱玲作品的张力更加明显。

一、何为女性修辞与女性特质

姚玳玫教授指出,这里的“修辞”特指写作中一种总体的文体语言策略。“女性修辞”不单指女性作家在小说中采用的文体方式,更指这种方式带有女性特质,体现着从女性出发、以女性为价值中心的某种取向。这种文体方式与通常的被文学史所嘉许的正统的修辞方式有区别。那么,何为“女性特质”呢?正如姚玳玫教授所言,“虽然我们无法设想有一种脱离历史限定的所谓‘女性语言’或‘女性形式',或者说,有一种所谓‘本真'的女性声音,但是人们通常会把温柔细腻,琐屑浪漫,闲言碎语,缺乏果断,滔滔不绝而言不及义一类言语,视为‘女性言语'。”对于这种说法,姚玳玫教授并不认同,她认为这并不是一种本真的女性声音,这种说法实际上是社会权力关系长期运作的结果。

但是,有些女性作家却有意地采用这套语言来表达,“有意”的背后有多种动机,其中一种,就是以之来与正统的修辞方式“对话”或“对抗”。或者是,主动地从正统的主流的叙事话语模式中脱离开来,与之保持某种疏离感、另类感和异己感吗,张爱玲的创作正是如此。

二、张爱玲与傅雷的对话

1944年,张爱玲已红遍上海滩,这年5月,正直严肃、与人为善的文学理论家傅雷对张爱玲的小说发文进行评价,此文是权威学界对张爱玲关注和接受的开始。傅雷指出,《金锁记》是“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小说不论对人物的情欲描写,还是对悲剧的沉重把握;不论是心理分析的巧妙展开,还是“节略法的运用”、作者个人风格的“尽其效用”,堪称张爱玲的“最完美之作”。而相比之下,《倾城之恋》则是“华彩胜过了骨干”,“尽管那么技巧,文雅,风趣,终究是精炼到近乎病态……虽然珠光宝气,内里却是空洞洞”。此番评价过后张爱玲于同年12月在《苦竹》第二期上发表了《自己的文章》一文,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不同于傅雷的评价,算是对傅雷的回应,两篇文章构成了傅雷与张爱玲之间的一场颇为耐人寻味的对话。

三、张爱玲的女性修辞学

傅雷与张爱玲的对话,实质上呈现出有“五四”学背景的男性权威评论家与有海派市民背景的女性个体作家之间文学见解上的极大分歧。张爱玲以逆反的思路对傅雷的批评加以一一反驳,一次划出他们之间的界线,在这过程中,张爱玲的修辞观得以呈现。张爱玲将自己与傅雷的分歧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力与美,悲壮与苍凉,飞扬与安稳,孰主孰次?孰重孰轻?哪种方式更能体现人生的底子?二是“让故事自身去说明问题”,或是“拟定了主题去编故事”,哪种方式更好?三是流苏、霓喜们怎样活着,才算是真实的?世上是否有一种“彻底”的人生?她一直没有进入傅雷所提供的那个意义之中以求与傅雷进行正面对话,而是从自己的角度,远兜近转,借题发挥,说自己的话。张爱玲认为“飞扬”是“浮沫”,“安稳”才是“底子”,后者代表生活“永恒”一面,具有“妇人性”特征:女人代表四季循环,土地,生老病死饮食男女。女人能把人类飞越太空的灵魂拴在踏实的根桩上,因此人类过程具有“妇人性”而非“英雄性”。

四、“张体”修辞的具体运用

傅雷认为《倾城之恋》具有拖泥带水的情节,松散的结构,玩世不恭的叙事口吻,然而,张体修辞的魅力却体现在其中。反省个人的经验和趣味,张爱玲觉得自己最了解的是末世和乱世中的凡夫俗子,并肯定他们的心性和行为,认为这种庸俗的心性才是生活的底色和社会的基础。她摒弃崇高宏大的叙事,钟情于凡夫人物庸常生活的描写,辅以婉约的笔调、精细的体察。反浪漫的现世写实旨趣与不无浪漫的男女传奇故事本有矛盾之处,但在张的笔下却妥帖吻合,浑然一体,她创造了一种“反传奇”又不无“传奇性”的叙事样式。张体的修辞在女性形象上的刻画尤其突出,张爱玲笔下没有完美女子,而多是丑怪女子,再美丽的女人也如“一双绣花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种构型方式可能造成两种效果:一是透出宗法制家庭格局中女性畸形、残缺的生存现实,二是以揭丑的方式来调侃和颠覆履历来的“美女”模式或“圣母”模式。白流苏、霓喜、翠远、葛薇龙都是这类人物。

在自由谈的交流讨论环节,文学院的老师和同学针对姚玳玫教授的所讲内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场气氛非常活跃。在与姚玳玫教授的交流中,彰显出了文学院老师们的渊博知识和对学术的严谨态度,也体现了文学院同学的学术热情和敏锐思想。

陈少华教授总结此次的“人文学术自由谈”活动。他指出,本次自由谈活动作为本学期第一次师生间的学术交流,不仅显现出文学院老师的精神面貌,也体现出了文学院学生对学术的认真态度,相信大家都有收获。

拟稿:崔菡笑   审核:陈少华


 
版权所有 ©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地址:中国 广州大学城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邮政编码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