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术自由谈第十一期举行
    时间: 2015-04-22    浏览次数:     收藏本文

 

人文学术自由谈第十一期举行

2015年4月17日上午,文学院“人文学术自由谈”第十一期在大学城校区文一栋第二会议室如期举行,主讲嘉宾是文学院的史风华副教授,主题是“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心理冲突及其对策”。文学院老师王小明和谢洁瑕、研究生和本科生共三十多人参加了本次自由谈。讲座由吴敏老师主持。

在阿恩海姆美学理论研究上造诣颇深的史老师,这次谈论的是另一个话题。史老师在加拿大高贵林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任职2年,另外还曾在英国等地学习和工作。她根据自己在国外从事文化活动的经验,谈论了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心理冲突及其对策的三方面问题:自我与他人的冲突、自我与自我的冲突以及自我的现在与过去的冲突。

                               文化心理冲突

一、自我与他人的冲突

史老师通过自己的一些生活细节,讲述了一个人到异国他乡时,首先要学会做的事是settle down ,而在安顿过程中由于语言差异的问题,与他人的交流就存在着障碍。不同的习俗、文化、生活惯性等因素,都会导致自我与他人的冲突。

二、自我与自我的冲突

作为一个异乡人,不仅有自我与环境、他人之间的冲突,还有自身的内部冲突。自我冲突大致有三个阶段。首先是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外语水平很好,在国内是佼佼者,然而到国外却发现,自己还存在不少的日常生活语言的问题,这时,内心会变得沮丧,自我否定;接下来又会找回一点自信。在这个阶段,自我可能会出现分化。有些人可能一直自我否定,最后演变为自我封闭。自我与自我的冲突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情绪。情绪是什么?史老师借用一个心理学家的话说:“Emotion is a kind of power,and power must go somewhere.”情绪是一种能量,并且一定会有某种走动方式。如果把个人情绪压抑在心里,就会出现问题,就很难在国外正常地工作和学习。

三、自我的现在与过去的冲突

除了自我与环境、自身内部的协调问题,冲突还包括自我与现在和过去的冲突。譬如回来后抱怨国内的各种问题,空气不好,水不好,交通不好等,所以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管在哪里,都要知道自己是谁,长着华人的脸永远是华人,一定要有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情绪管理特别重要。

以上三种冲突是出国回国的基本冲突。这些冲突会直接影响个人的心理和情绪,心情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所以必须认识到情绪的问题在哪里。情绪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冲突,就是诸多的不认同。情绪是一种能量,要把这种能量引导为正能量,则需要对策来解决这些冲突。

对策

个人去到海外,不管是去工作还是去学习,首先要解决自我的生存问题。去之前要了解那里的气候;办好各种所需证件;知道所持证件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有足够扎实的语言功底;了解当地的一些习俗;注重礼仪等,这些都可以帮助自己更好更快地融入外国文化。然后要保持头脑清醒,判断力迅速。在国外,要认清自己的身份,不要轻易被一些言论蛊惑。在异国,会碰到各种人,有些人友好,有些人则不是,面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对策。遇到个人利益和尊严受损害时要及时自卫,不要一味地低头忍让。只有勇敢地捍卫自己的尊严和利益时才会相应地受到他人的尊重。自己突然去到异国他乡,容易感到寂寞和空虚,容易陷入异国感情的温柔乡。所以个人要做到冷静、理智,不要轻易相信一些花言巧语,不要介入别人的家庭,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安慰,感情问题要特别慎重,要想清楚,喝咖啡都要在公共场所。个人安全很重要,政治安全也很重要,碰到任何事情都不要慌张,慌张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那么,如何化解身在异国的孤独感呢?史老师介绍了三个方法。第一、找到一种自我娱乐的活动,譬如画画,练瑜伽,跑步,暴走,甚至只是静坐等。多给时间陪陪自己,这样,心态就会变得积极向上,越来越阳光。当心里有了阳光时,阴影也就不存在了。即使有阴影,也只是作为阳光的陪衬而出现。这些自我娱乐的活动,是不需要旁人陪伴的活动。第二、再发展一项有伴的活动。可以打网球,打篮球,参加一些感兴趣的聚会、文学社、学术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与他人多交流,甚至会慢慢忘记了自己是在讲外语,这样就可以缓解因为语言而造成的局促感。与他人交流时,会发现自己的一些问题,会紧张、局促、不安等。但只要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去解决它,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要去做足够的工作,做一个checklist,做完一项划掉一项,这样,紧张感就会越来越少。第三、精通一门技艺。自己有一技之长时,就可以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就可以增长自己的力量,认识更多的人,增强自己的自信,譬如去教老人做简单的瑜伽,去做各种志愿者的活动等。

史老师列举了自己在国外的很多事例告诉大家,在国外生活学习时要多观察,多留心一些细节,到公共场合要看标识,了解外国文化礼仪,尊重别人的习俗,这样就可能逐渐融入他们的文化生活;入乡随俗,才不会显得自己格格不入;当然,这里特别重要的问题是语言,语言是交流的门径。

在自由谈的交流讨论环节,文学院的教师和同学针对史老师讲述的内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身份认同、刻板印象、出国与功利等问题。与大家的交流,彰显了史老师的睿智幽默以及对学问的严谨态度。吴敏老师也谈到了国际意识和国际人理念的建立、书本理论与个人经验之间的关系、个人在国外的社会意义和正能量等问题。现场气氛轻松活跃,所谈论的问题具体而实用,用谢洁瑕老师的话来说,这不是一个“正襟危坐”的讲座。

拟稿:钟水秀    审核:吴敏


 
版权所有 ©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地址:中国 广州大学城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邮政编码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