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蒋寅教授莅临我校文学院“砺儒论坛”
    时间: 2016-05-25    浏览次数:

著名学者蒋寅教授莅临我校文学院“砺儒论坛”

520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蒋寅教授应邀来我校进行题为《中国诗学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的学术讲座。我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戴伟华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蒋寅教授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学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东方诗话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并任《文学评论》副主编、《中国诗学》主编等。蒋教授在清代诗学、古代文学理论等领域均有卓越的成就,已出版学术专著《大历诗人研究》、《王渔洋与康熙诗坛》、《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清代诗学史》(第一卷)、《原诗笺注》等十余种。蒋教授的到来,不仅吸引了本院张巍教授、周佩瑶老师、翁筱曼老师、彭梅芳老师等各位老师以及近百名本科生、研究生到场聆听,还吸引了包括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夏平教授在内的校外古代文学专业师生前来听讲。

蒋教授从自己的求学经历说起,强调了程千帆先生提出的“结合文献学与文艺学”的学术理念,充分肯定了程千帆先生兼顾并重视“文学研究与历史考据”结合的治学、教学思路。就是沿着这种师承的学术传统,蒋教授在做清诗研究时,先从版本目录入手集清人诗学书目,后研究清诗。蒋教授指出,程千帆先生很早就开始收编中国古代重要单篇文论(见《文论要铨》),是文学批评理论研究领域中是较早拥有“本土化”意识的研究者。师出程门,蒋教授继承了老师敏锐的学术目光。当目及西方批评理论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冲击时,蒋教授竭力思考构建中国的古代文论的有效途径,提出古代的“文学理论”与“古代文学”的理论两个概念,明确整理古代诗话与从古人创作中抽象出理论这两大文论构建工作。

针对目前诗学研究界存在过于借用西方批评理论框架、偏离中国传统诗学的问题,蒋教授提出三点建议:明确诗学问题专门化、强调理论问题历史化、重视学术视野国际化。蒋教授首先指出诗学专门化是要撇开当今搭建的理论框架,回归到中国传统诗学。蒋教授在研究清人声调问题时,搁置了当今学者搭建的理论,回归中国传统诗学的本身,从韩愈的七古声调着手分析,验证清人对唐人声调问题的论说是否正确。其次,理论问题的历史化是指重视概念的变化过程。蒋教授认为很多研究者过于关注概念的起点与终点,往往忽视概念的变化过程。他以“起承转合”概念的最初内涵与衍变内涵为例子,强调只有把概念的变化梳理清楚,才能更清晰、更精当地把握古人的看法。再者,回归传统诗学不等于排斥西方批评理论。蒋教授认为,我们要有广阔的学术视野,也就是要把研究放在国际这个更大的参照系中去,在关注西方研究进度的同时,尽量与他们保持学术对话;在比较、参照西方的理论研究中,重新认识、理解中国的文学理论。本着这种精神,蒋教授在整个人类艺术发展史的视野下看王士禛的“神韵说”,发现“神韵说”的审美趣味与西方印象主义具有相似性。他还发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规避现象实际上是一种隐性的互文。

在持续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蒋寅教授严谨的学术态度、敏锐的问题意识、强烈的学术使命让在座师生深受感动并获益匪浅。讲座的尾声,我院戴伟华教授、张巍教授与贵州师范大学吴夏平教授先后对蒋寅教授的发言作了精彩点评。随后,蒋教授旁征博引,为提问师生解惑。我校“砺儒论坛”第41讲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

 撰稿人:苏梓龄、张兴茂   审稿人:戴伟华

主讲人 蒋寅DSC07621.JPG

 

   师生听讲座DSC07616.JPG

 
版权所有 ©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地址:中国 广州大学城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邮政编码 :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