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6-05-07 15:54:44 阅读:
来源: |
刘湘兰,女,湖南攸县人。2002—2005年就读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5—2007年在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 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2007年聘为中山大学中文系讲师。2008年7月获得硕士生导师资格。2010年1月聘为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学术专长为汉魏六朝文学、中国古代文体学。 主要成果: 《中古叙事文学研究》(独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7月版。 《南朝梵呗与清商乐》,《中山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 《先秦祭礼与祝祷文体》,《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第3期。 《淫祀的悖论——从六朝志怪小说看民间神仙信仰》,《文史哲》,2012年第5期。 《先秦两汉宗教文学论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论“汉武故事”修辞性叙事的宗教意义》,《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第2期。 •《论儒释道梦观念对六朝志怪小说的楔入》,《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论诏书的文体形态》,《山西师大学报》,2010第6期 •《汤注〈高僧传〉校注献疑》,《兰州学刊》,2010第8期。 •《论汉唐间的五行志与志怪小说》,《中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6期摘录5000字;《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全文转载。 •《论明代的幛词》,《学术研究》,2009年第7期。 •《序跋类文体》(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1期。 •《传状类文体》(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2期。 •《碑志类文体》(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3期。 •《哀祭类文体》(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4期。 •《祝盟类文体》(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5期。 •《简论对“〈晋书〉取材于小说”的争议》,《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 •《诏令类文体(一):诏书》(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2期。 •《诏令类文体(二):制书、诰、勅书》(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3期。 •《奏议类文体》(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4期。 •《书牍类文体》(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5期。 •《论说类文体》(合撰),《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第6期。 •《论赋的叙事性》,《学术研究》,2007年第6期。 •《肉死象之白骨——唐修〈晋书〉小说史料的细节意义》,《文史哲》,2007年第2期。 •《信仰与史实的统一——慧皎〈高僧传〉叙事分析》,《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从古代目录学看中国文言小说观念的演变》,《江淮论坛》,2006年第1期。 •《论葛洪〈神仙传〉的叙事艺术及启悟文学意义》,《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 •《两晋史官制度与杂传的兴盛》,《史学史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5年第5期全文复印。) •《杜甫〈解闷十二首〉三题》,《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4期。 •《〈燕丹子〉与〈荆轲传〉叙事艺术之比较》,《求索》,2004年第8期。 •《魏晋滑稽,盛相驱扇——从滑稽美学看魏晋风度》,《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论魏晋风度的多层面性》,《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名士的隐逸思想》,《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魏晋士人人格心态的另一面》,《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期。 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社科一般项目“中古杂传与古代传记文体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3BZW058(2013—2016) 主持广东省社科规划办青年项目“中国早期文体观念研究”,项目编号:GD11YZW05(2012—2013)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史”之子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学史料与学术史”(2010—2015) •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史料集释”(2010—2013)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六朝史传、杂传与小说叙事比较研究”(2007—2009) •主持中山大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中古佛教文学的叙事艺术”(2007—2009)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古叙事文学研究”(2005—2007)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文体史料与文体学研究”(排名第二) •参与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中国古代文体史料集释”(排名第二)
|
|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