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大学中学散文教学 » 古代散文鉴赏 » 名家解读 »  
【名家解读】中国审丑第一人
发布者:中国古代散文学会 发布时间:2016-08-17 13:35:01 阅读:  来源:中国古代散文学会

    

                                                                                                       撰稿、编辑|巫沂姗、区俊欣

 

 

21.webp.jpg

 

       “丑”往往令人不安、扭曲甚至使人焦躁,所以思考“丑”远不及感悟”美“那么令人心动。庄老审丑近乎勇,他发现丑能得”道“!当今中国社会的审丑心理扭曲了审丑美学,使得”丑“无地自容。思考过去,庄子的审丑美学又是怎样的呢?

 

 

    关于“审丑”的现代概念,栾栋先生在《感性学发微——美学与丑学的合题》中指出:“所谓审丑,是指个体对丑的判断、品评、鉴赏、批判、宽容、改造等各种能力的总和。”  

    与之相比,庄子的“审丑”其实更侧重于一种美学精神,它彰显了庄子精神向美、向“道”生成的巨大可能性。

 

 

  

外在之丑:歌颂本真之德

 

形残  

 

    申徒嘉,兀者(被砍掉了一只脚)也,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郑子产是执政大臣,耻于与只有一只脚的申徒嘉平起平坐:“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

    申徒嘉面对这样傲娇的言辞,对子产纠出两处错误。

    一错:“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

    二错:“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子产听了申徒嘉一席话深感惭愧,脸色顿改而恭敬地说:“你不要再说下去了!”

 

    庄子慨叹:“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貌丑

 

    卫国有个奇丑无比的人,名叫哀骀它。男人跟他相处,常常想念他而舍不得离去。女人见到他便向父母提出请求:“与其做别人的妻子,不如做哀骀它先生的妾。”鲁哀公寻思他一定有过人之处,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然而相处下来,鲁哀公却被他的为人所折服,欲委以国事,“寡人传国焉”,但是哀骀它却离开了,鲁哀公像失了魂似的不开心,想向孔子求助。

    于是,庄子假借孔子之口,讲了个母猪的故事——“见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眴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一群小猪在吮吸刚死去的母猪的乳汁,不一会又惊惶地丢弃母猪逃跑了。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同类已经死去,母猪不能像先前活着时那样哺育它们。小猪爱它们的母亲,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支配那个形体的精神。

    由此,赞哀骀它:“是必才全而德不形者也。”才智完备,而德不外露。

 

22.webp.jpg

庄子赞赏:“德者,成和之脩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

 

 

 

内在之丑,烘托自然之美

    

刚·愤慨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得车百乘,向庄子炫耀自己有多厉害。

    庄子不爽:“秦王有病召医。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庄子的抨击毫无恶语却画面感十足,曹商和我们都没有一点点防备……重口之余,庄子的洁身自好不失为一种自然之美,淡然寡欲,忘物自在。

 

 

23.webp.jpg

 

柔·同情

 

庄子又编故事了——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

    爱马的人,以精细的竹筐装马粪,用珍贵的蛤壳接马尿。刚巧一只牛虻叮在马身上,爱马之人出于爱惜随手拍击,没想到马儿受惊便咬断勒口、挣断辔头、弄坏胸络。

 

    华南师大孙雪霞老师说

    “马之丑并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不知通变之流的贻害,庄子同情怜悯无法自由驰骋的马,同时也是想道出自己对自然逍遥的无限向往,因为那才是存在于心中的美。”

 

 

 

美与丑:道是归宿

 

得道

 

    “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

    “道”是庄子哲学的最高境界,形体的美无益于得“道”,过分追求反而会妨碍得“道”,所以肯定“丑”更有益于摆脱羁绊,入“道”之境界。因而,“审丑”的归途也是为了引领人们得“道”,最终化“丑”为美,实现“人道合一”。

 

 

 


上一篇: 第一页
下一篇: 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
名家解读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