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文学院“珠江人文讲坛”系列报告第四十一讲

发布时间:2018-10-23 15:31:10    来源:文学院“珠江人文讲坛”系列报告第四十一讲

文学院“珠江人文讲坛”系列报告第四十

暨校庆85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陈瑞琳论从“风月”到“风云”:海外移民作家比较谈

 

2018年10月16日下午,校庆85周年系列讲座活动暨文学院“珠江人文讲坛”系列报告之四十一、跨界创意文化系列讲座之四:“从‘风月’到‘风云’——海外移民作家比较谈”在华南师范大学文一栋三楼第二会议室如期举行。此次讲座的主讲人是陕西师范大学高研院的陈瑞琳教授,陈教授旅美多年,曾任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会长,现任北美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兼任国内多所大学特聘教授,出版多部散文集及学术专著《北美新移民文学散论》《陈瑞琳海外文学评论集》等,被誉为当代海外新移民华文文学研究的开拓者。讲座由凌逾教授主持,杨挺教授、文学院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陈瑞琳教授认为,北美汉语文学创作已超过百年历史,是北美华人移民历史经验的产物,具有跨越国界的特征,对汉语文学的拓展有深远的意义。凭借对北美华文文学的深入研究,陈教授指出,北美汉语文学兴起主要有三大浪潮,一是20世纪60年代由台湾作家掀起的北美“留学生文学”大浪,涌现出於梨华、白先勇、欧阳子等一大批优秀作家,他们的作品书写战乱流离之苦,围绕生命经验展开,个体的苦难体验容易引起海外学子的共鸣。二是北美“草根文学”的独特存在,以“金山作家群”为代表,表现几代海外华人在美国拼搏史的血泪悲欢。三是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大陆国门渐开、留学政策的开放,一大批在国内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大陆作家怀着敏感与激情在北美掀起了“新移民文学”的巨波大澜。陈教授认为北美新移民女作家与男作家的写作各有特点,并介绍对比相关作家作品。

陈教授把北美新移民女作家的贡献归纳为“离散”的经验与“回归”的反思,多先经历对异国文化的“异”和“隔”,之后才达到“同”和“通”等境界。女作家看重人的本源意义,善于在纷纭复杂的情感世界中再现人的冲突和力量,并比较分析了严歌苓与张翎两位女作家的作品风格:严歌苓善于书写人性两极戏剧性的冲突,是“刀锋上的舞蹈”;张翎则通过写“灰色地带”来展现人物的丰富性,达到对人类疼痛的悲悯与医治。陈老师把北美新移民男作家的创作特点归纳为“探秘”与“寻找”,认为他们喜欢写燕赵悲歌,善于走进大历史的隐秘角落,发现各种逼近真相的春秋传奇,并为大家介绍了哈金、卢新华、少君、薛忆沩等作家的相关作品。

在讨论环节中,凌逾老师总结指出,陈瑞琳教授站在海外更易清楚大陆文坛的状况,而陈教授专注北美华文文学研究二十多年的学术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最后,陈教授就老师与同学们提出的新移民语言风格、乡愁文学与移民文学、海外华人文学与华文文学的根基和走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博得了现场听众的阵阵掌声。陈教授借用诗句表明心声:“游历海外多年,中文是我唯一的行李”,近三十年的海外生活经历,给了自己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祖国、珍视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在新的时空距离下更好地审视不断发展的中国现当代文坛,也有了更超然的胸襟和独到的眼光来看待今天仍在“流动着”的“新移民文学”。移民是流动的过程,只要有流动就会不断衍生出乡愁;而今天的移民文学要超越乡愁,尝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家乡和母国,而不应局限于出生地和语言、更不能仅停留在浅层愁绪上,毕竟,文学的“同”和“通”是一种源于人性的共同关怀,好的故事也应该指向的是生命的存在,即书写人类合理的存在方式,抵达灵魂深处的自由状态。

拟稿:何春桃  霍超群  张衡  审核:凌  

    陈瑞林教授.png


    讲座现场.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