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中国诗学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19-11-20 17:36:43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9年11月15日—18日,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中国诗学与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裕通大酒店圆满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台湾、香港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贵州大学、河南大学、安徽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北京民政学院、河北人民出版社、华南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近60位学者应邀参加会议。

在开幕式上,段吉方、蒋寅、张伯江、林宗正、汪春泓等教授为本次大会致辞,各位学者均表示中国诗学与传统文化是一个意义重大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精彩的致辞引人深思,也为本次研讨会正式拉开了序幕。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包括“中国诗学与传统思想、文化的互动”“中国诗学的文化性格”“中国诗学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建构”“中国诗学文献探究”“中国诗学学术史回顾”五个方面。国内外学者围绕着研讨主题带来了精彩的发言。例如台湾政治大学的黄景进先生论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意境”,他认为中国意境论不仅与佛教有关,也与儒家经学、道家思想有关。对于意境论受到意象论影响的说法,黄先生指出,意境论的出现,正是要解决取象之难的问题。美国莱斯大学的钱南秀教授从女性视角论述了陈芸的《小黛轩论诗诗》,作者认为陈芸在其母薛绍徽的影响下,对闽川地域的妇女诗歌传统进行了总体构建,从中看出闽派妇女诗歌的特点及陈芸的诗学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执行主编张伯江先生论述了诗歌韵律、句法与汉语传统。中国人民大学的诸葛忆兵教授就欧阳修在扬州任期的《紫石屏歌》及苏舜钦、梅尧臣的相关创作,分析了宋代的一段紫石月砚屏诗缘。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的林宗正先生就古代中西诗学表述形式展开论述。作者认为当代文学批评是当代西方的学术产物,不能将西方视角作为唯一的标准去衡量评判不同时代不同文明之下的思想及表述形式。华南师范大学的蒋寅教授认为医学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知识背景。文章从近身取譬、身体器官名与古代文论的构成性概念、机能性概念、抽象范畴与概念关系的模式化和逻辑关系、象喻诗概念的表达缺陷共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李旭阳先生从由气入情的角度表述了汉末魏晋诗歌中悲情意识的兴起。清华大学的杨晨先生从刘勰“六观”与谢赫“六法”的关系出发,论述了诗学与画论的交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郑永晓教授就《豫章先生传》进行分析,认为这一文献对于解读黄庭坚在诗史上的地位、剖析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起因于流变等问题有重要意义。南京大学的庄文龙先生以清诗选本为例,考察了选集对七绝的编排方式、重视程度以及七绝专集的流行程度。东南大学的许丹先生通过顾炎武“韵目代字”在《蒋山俑集》、潘抄本、潘刻本三种文本中的考察,对其归属权问题做出了回答。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吴子林教授论述了“毕达哥拉斯文体”的哲思路径及其意义。作者认为这一文体,以其独特的哲思路径,言说者不可言说的生命与世界的秘密,指向一种广袤、强健的“心智生活”。

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充分展现出了与会代表治学严谨、辨思深微的学者风采。在评议环节中,各位教授风趣又理据分明的点评更是把研讨的氛围推向了高潮。蒋寅教授为本次大会做了精当的学术总结。他指出中国诗学的发展还有广阔空间,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应该加强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共同推进学术的发展。

 

 

撰稿人:宋长建        

摄影人:郭子凡        

审核人:张  巍  段吉方


与会代表发言


与会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