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新时代湾区青年优秀传统文化交流讲座” 之《红楼梦》里的“天书”与中国文人琴传统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2-10-09 22:49:55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撰稿人:缪诗林 郑晓娜  摄影:缪诗林 审核人:孙雪霞

琴瑟鸣声处,红楼尽欢时。9月21日晚上,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和香港岭南大学联合举办的“新时代湾区青年优秀传统文化交流”系列讲座第三场之“《红楼梦》里的‘天书’与中国文人琴传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线下会场设在文一栋三楼学术报告厅。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史风华,广东古琴研究会秘书长黎明为主讲人。本次讲座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杜新艳副教授主持。

 图片7.png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杜新艳副教授主持本次讲座

 图片8.png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师生观看《红楼梦》影视剧片段

图片10.png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师生聆听史风华老师的讲授

伴着《红楼梦》影视片段的播放和同学们的原著朗读,史风华老师以古琴的方式打开《红楼梦》,带领大家逐段分析了《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中的“潇湘馆黛玉看琴谱(減字谱),给宝玉讲解琴谱”情节。史老师解读文本的多元角度给了同学们很大启发:要结合文本字义、时代背景、文本人物形象及作者心志来综合分析。

图片11.png

史风华老师的书法

史老师在讲解“中国文人琴传统”时,提及了福柯的“自身技术”观念,即中国哲学视角中的“修身”。她指出,古琴是中国文人修身的一种最好的道器和法器,文人琴指以文人的身份弹奏古琴而形成的琴乐形态,文人弹琴基本上是业余的,他们更加重视琴曲的思想感情和教化作用。

图片12.png

史风华老师讲演古琴弹奏方式

黎明老师师承岭南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谢东笑先生,并精研斫琴技艺。他现场演示,为同学们揭秘“天书”(減字谱),介绍古琴的结构和基本知识。他提出,不论怎么赋予古琴的形制以意义,这些巧夺天工的设计、高山流水之势里,潜藏的都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在音乐上的体现——阴阳平衡,以及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匠心等美好品质。

黎老师同时为我们重点拆解了古琴減字谱,对比了中西乐谱在音调表示、指法规范等方面的特点,同学们通过乐谱这个音乐符号小洞口,也窥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西学东渐中,琴谱经历了从右往左读到从左往右读,竖向排版到横向排版的变化,接下来的減字谱又该何去何从?黎老师认为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图片13.png

黎明老师介绍古琴的结构和基本知识

讲座最后,史风华老师和黎明老师为线上线下的读者带来了弦歌表演《阳关三叠》,散勾三四五,轻抹慢挑六,其音柔而不弱;名十挑六,大七托七,中七勾二,其音哀而不伤。悠悠琴韵中,青色的渭城朝雨、肃杀的鞍马秋风和夕阳之下的大漠孤烟尽收眼底,同学们感受着古琴唱和的古典唯美,在历史的回声中加深了对红楼和古琴的理解。

 

图片14.png

史风华老师、黎明老师合作弹唱《阳关三叠》

在讨论环节,史老师和黎老师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解答,如“我们能为传承古琴艺术做些什么”“減字谱的文字学价值是否被低估”等。红楼曲终,成文学绝唱;古琴回响,润你我心田。本次讲座史老师和黎老师带领同学们以古琴文化为线,再续红楼一梦,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同学们皆表示受益匪浅,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图片17.png

文学院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观点、交流感悟

图片18.png

讲座结束后师生合影


                             文学院学科与科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