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三立讲坛”正式开讲,首任坛主特邀台湾清华大学著名学者朱晓海教授担纲。3月27日至4月3日,朱教授以《试看“二百年来无此诗”属实否》为题,在文1栋613教室奉献了连续八场、总计四十小时的学术盛宴。
年逾古稀、自称“讲课狂人”的朱晓海教授,以其渊博学识和澎湃激情令师生叹服。讲座深入解析了谢朓、沈约的九首永明体代表作。朱教授不仅逐字精研文本,更融汇文字学、音韵学、史学、哲学于一体,生动诠释了“文史哲融通”的至高境界。他主张评价永明体应“就文学史论文学史”,回归艺术本体,其价值在于精妙的技巧与纯粹捕捉个体生命细微感受的能力,而非政治社会寓意附会,这一观点为理解南朝诗歌提供了崭新视角。
朱教授以惊人毅力完美诠释“狂人”风范。最长单场讲座从下午两点持续至深夜十一点(仅休一小时),其余七场均连续讲授四小时以上不休息。全程激情洋溢,嬉笑怒骂间鞭辟入里,令听众深感震撼、钦佩且欲罢不能。同学们反响热烈,盛赞其“叹为观止的文本细读”颠覆了对永明体的刻板认知,领略到“精微”与“高明”的艺术世界;朱教授强调的“纯粹艺术力量”直击心灵,让他们真切触摸到古人的情感。基地班的同学们尤其感慨:“在AI写文如此便捷的今天,听朱老师这样充满生命热度和人类智慧的讲授,感到无比自豪和珍惜!”
在人工智能时代,朱晓海教授的系列讲座以深厚的学养、独到的眼光和充满生命激情的深入解读,重新发掘了永明体诗歌的艺术价值,证明了人类智慧与学术温度难以被技术超越的魅力。“三立讲坛”首期活动在如潮好评中圆满落幕,为学院学术交流树立了标杆,必将激励学子潜心经典,追寻真知。
撰稿人:林培鑫
审核人:孙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