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023年3月23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工党支部组织了非遗主题党日活动。本次活动由教工第二党支部发起,教工其他党支部联合举办。教工党员们前往北亭村古琴工作室进行参观学习,与非遗斫琴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黎明老师面对面进行交流。
出席本次活动的教工党员们与非遗传承人黎明老师合影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着三千年的悠久传承历史。而在琴棋书画中,琴居于首位,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瑰宝,同时也是中国文人修身的一个重要器物。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二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传承人黎明老师为教师党员讲解古琴文化
伴随着非遗传承人黎明老师的讲解,教工党员们对古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展开了学习。在古琴工作室内,墙上挂着造型不一的古琴,每一张古琴的造型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来历,在黎明老师的讲解下中,教工党员们深刻感悟着中国古琴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体会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正在抚琴的黎明老师
文学院陈立群老师在弹琴
史风华老师对古琴有浓厚的兴趣,有数年学习古琴的经验。在参观古琴工作室时,史风华老师与非遗传承人黎明老师深入交流古琴相关知识,一同向教工党员们讲解古琴的历史源流和文化意蕴。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古琴之美,黎明老师和史风华老师在现场共同弹唱了古琴乐曲《阳关三叠》。史风华老师以歌伴乐,古朴琴音韵味深远,清亮歌声感动人心,两位老师的合奏充分展现了《阳关三叠》中纯朴诚挚的情感与哀婉悠长的乐声之美。
文学院史风华老师弹奏《阳关三叠》
教工党员们一边认真聆听着黎明老师的讲解,一边观赏着工作室内各色古琴、典籍,并提出种种问题。黎明老师对古琴的外貌特质、弹奏技法、历史流派、内涵典故以及鉴藏要领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解释,各位教工党员重温古琴艺术的源起、发展与成熟,品鉴优美悦耳的古琴乐曲,了解古琴相关的历史典故,对古琴艺术及其文化内蕴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在悠扬的弦乐之声中,教工党员们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美感与深厚的历史底蕴。
教师党员交流参观感想
参观过后,史风华老师从实际出发,认为继承与发扬古琴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集体的努力和自觉。“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这是传统文化非常美而动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是刚过去不久的党的二十大上,“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都得到了强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只有将本国文化发掘出来才能让它更好地传承,甚至走出国门。”史老师鼓励党员们自觉树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的意识,努力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从而吸引并带动更多的人接近传统文化,触摸它的温度与厚度。
此次活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的号召,将党建工作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相结合,彰显文化情怀与学院特色。通过参观学习,教师党员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启发和鼓励,并将以昂扬的风采迎接新任务、奋发新时代。
撰稿:刘文娟 向欣 卢茜茜
图片:向欣 卢茜茜
审核:张琦 姚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