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校召开
12月16日至19日,首届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举行。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暨南大学出版社协办。会议发起人 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孟蓬生。来自新加坡、日本、越南和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中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共收到论文60余篇,将收入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出土文献语言研究》第三辑。
17日上午九点,大会在行政楼七楼第一会议室开幕。开幕式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吴辛丑主持。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朱竑、文学院党委书记王政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孟蓬生和暨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徐义雄出席大会并分别致辞。
朱竑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指出此次会议是一次高水平、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为我校创造了与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也进一步增进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王政忠介绍了文学院的学科建设情况,提到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指出加强对古文字和出土文献的研究,对探究先贤前辈的思想和智慧、增进文明与文化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知识创新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孟蓬生阐述了文字和语言研究的关系以及学术界目前的研究现状,指出会议的召开对于古文字和古汉语学界都具有积极意义。徐义雄介绍了暨南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在推动语言文字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
随后,中国文字学会会长、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安徽大学原党委书记黄德宽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黄天树,中山大学教授张振林和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蔡哲茂分别作题为《汉语史研究运用出土文献资料的有关问题》、《甲骨文中的假设连词“若”》、《战国竹简中罕见的合音字——反切拼音的发明和文字实践的遗迹》、《释子犯编钟的“”字》的大会主题报告。
18日上午,复旦大学教授刘钊、清华大学教授赵平安、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教授顾史考、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张玉金分别作题为《古文字中的“”字和氏》、《谈谈古汉语常识对出土文献整理的制约——以清华简为例》、《上博简〈相邦之道〉拾遗》、《殷墟甲骨文时间介词“自”研究》的主题报告。
18日下午,西南大学教授喻遂生、河南大学教授王蕴智、西南大学教授张显成、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沈培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孟蓬生分别作题为《甲骨文两段式命辞对贞句的组合形式及语义指向》、《“”“茲”“玆”“兹”“幺”“玄”同源证说》、《词汇史上的“汉承秦制”现象——以秦汉简为新材料》、《古文字资料中月铎二部相通例证检讨之一——试论“丯”与“耤”的关系及相关问题》、《〈尚书·盘庚〉“乱越”新证》的主题报告。
随后,大会闭幕式举行。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商艳涛和秦晓华分别作小组总结。
与会代表纷纷发表感言,认为大会将古文字考释与出土语言研究相结合,开创了学术研究的新模式,也为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碰撞出很多具有启发性的思想火花。
张玉金主持闭幕式并对会议进行总结,介绍了会议的策划与筹办过程,对下届会议的举办作了安排。张显成代表下届会议主办方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发言。
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分七个场次就甲骨文及其语言研究、金文及其语言研究、简帛玺印及其语言研究、文字学研究及其他、出土文献与汉语史研究五个专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拟稿:蒋晓薇 图片:王诗莹 审稿:张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