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新闻

文学院青烨忻语实践团:以“五气”书写文学院学子的实践担当

发布时间:2025-05-16 17:50: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2025年5月14日,在广东高校共青团社会实践专项工作骨干培训班上,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青烨忻语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作为2023-2024年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典型案例代表,围绕“底气、文气、士气、毅气、生气”五维实践路径,分享了以专业影像助力地方发展的创新经验,引发与会高校代表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探讨。

1.jpg

     

一、校地协同明确定位,以“底气”构建服务链路

2024年暑期,实践团响应华南师范大学“双百行动”号召,赴茂名信宜市开展社会实践。针对信宜市在文旅资源开发中的需求,团队依托校地合作机制,与信宜融媒体中心建立深度协作,在地方融媒体的场地协调与设备支持下,确立“以影像创作赋能地方发展”的实践方向。通过整合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文本创作能力与影像技术,团队将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动能,为地方文化传播搭建创新载体。

2.JPG 


二、三维“气”质贯穿实践,全流程淬炼专业能力

在前期筹备阶段,团队发挥学科优势,以“文气”深挖地域特色,系统研读《信宜简史》等地方文献,提炼窦州古城、信宜牙雕、传统捞粉等核心文化符号,并以游客视角构建叙事逻辑。通过撰写兼具文学性与传播性的脚本文案,结合景别设计、机位规划等专业学习,为宣传片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文本先行、影像落地”的创作框架。

3.png 

实践期间,面对信宜市景点分散、跨镇调度的挑战,实践团以“士气”破解执行难题,通过勘景预研、路线优化提升执行效率。在设备故障、收音失败等突发状况中,队员秉持协作精神即时调整方案,预留补拍时间确保素材完整性。

4.jpg         

5.png

后期制作阶段,团队以“毅气”打磨影像作品,克服脚本调整、素材适配等多重困难,在7-8月暑期通过线上会议开展数十次修改。从主线逻辑重构到镜头语言优化,队员逐句打磨台词、逐帧校准画面,实现了从“剪辑新手”到“成品落地”的质变突破。

 6.png

 

三、多维成效彰显价值,“生气”激发青年担当

实践团创作的宣传片《来见“宜”面》获信宜融媒体中心官方认证,播放量突破10万次,荣获信宜市第三届自媒体年度影响力评选学生组金奖与最佳创意奖,获“南方+”等官方媒体报道,并入选2024年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典型案例。

7.png 


四、模式经验获行业认可,可复制性引发展思考

分享环节结束后,高校代表围绕队伍组建机制、资源整合路径、实践风险管理等议题展开交流。在场其他高校代表表示,青烨忻语实践团“专业知识+在地需求+团队协作”的三维模式具有显著可复制性,为高校实践育人与地方发展的深度融合提供了范式参考。

8.jpg 

 

青烨忻语实践团的探索,充分展现了我院学子以专业担当赋能地方发展的使命意识。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期待有更多学子通过精准对接地方需求、系统转化专业能力,在“百千万工程”中开辟特色化服务路径,在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中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图片: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青烨忻语实践团

撰稿:石嘉玲

初审:苏伟兰

复审: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