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术动态 »  
魏达纯: 川蜀•燕京•东北•岭南求学路(下)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4-17 19:19:22 阅读:  来源:

    

那时的浓浓师生情(1979-1982)

image.png

“华南师范学院”校门


报考“华南师院”(1979)

考研究生的时候,我本来想的是,我要考回四川去,要找个四川的大学读书,读研究生。结果我一查研究生报考资料发现,四川有四所大学招收古汉语研究生,但是外语那一项都是要考英语。


我在大学学的是俄语,这一下子,就把我的路堵死了,考不了。我再查,查到杭州,浙江师大,它收日语研究生,报考日语可以。


但是呢,它要求复试。就是你笔试通过了,还要再去一趟,去面试。而且说得很清楚,来回路费自理。我们那个时候,一个月才四十多块钱,所以来回路费我承担不了,也不行。


image.png

七十年代学生


杭州不行,我就想去广东,我一查,广东呢,华南师院(今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招研究生,而且语种不限。哎呀,这个太高兴了,那我就报华南师院了。当时我就把我研究生的第二个志愿填为华南师院,第一志愿我填了母校北师大。


结果考完了以后,我北师大的老师,许嘉璐教授告诉我:“你爱人的户口不在北京,我们要招的研究生就是将来要留校当老师的。你爱人的户口不在北京,将来要解决你们两地分居的问题,外地进京指标非常困难,我们又不忍心让你们老是两地分居,所以对不起,虽然你够录取标准,但我们不能录取你。我们把你移送到第二志愿去了。”


好在第二志愿也就是华南师院,很痛快地录取我了。我才能够有幸来到华南师院读书。这是我考研中一个很有趣的经历。



师从吴三立先生(1979-1982)


image.png

右二为吴三立教授


我到了华南师院以后,很幸运,吴三立[1]老师给我们开第一门课——《说文解字》。因为他的老师就是钱玄同,钱玄同[2]的老师是章太炎[3],都是研究古文字的。你看,那就是《说文解字·注》(老师指着书架上的一本书)。


吴三立先生那个时候八十岁了,他已经退休十多年了,六十五岁退休的。退休十五年后又让他出山,来带这首届研究生。头两次课就在中文系那个小楼的研究生室给我们上。


头两次课是他走过去的,从这个北区走到中文系办公室。后来我们觉得应该我们年轻人走,于是第三次课就我们到他家。我们总共四个人,他就在家的小客厅里挂个小黑板,给我们讲《说文解字》。


那个时候,他作为全国有名的二级教授,家里面连一台电风扇都没有。他给我们每个人一把葵扇。自己摇着一把葵扇,我们学生也摇着葵扇,就听他讲。


他讲得很生动,讲得很好。不但能够把许慎《说文解字》的原意讲了,而且还有引申,还有发挥。不光是从小篆讲起,《说文解字》本来是小篆嘛,实际上他从甲骨文讲到金文,再到小篆,再到隶书,这么一路讲下来的。


他本身是一个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很有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在日本尤其有名,我们几次上课的时候都曾见有日本人上门来求字。这么一位老先生。我们很有幸,得到他的教诲。


image.png

钟旭元教授与许伟健教授合编《上古汉语词典》


然后就是钟旭元[4]教授,钟旭元教授也是一位训诂学家。他和中大一位学者两人合编了一本《上古汉语字典》。你想想,在那个时代自己编一本字典,很了不起的。


钟老呢,就教给我们知识,并督促我们读很多应该读的古代语言学方面的论文和论著。比如说,很多的古代语言学著作的前序、后跋,这些序跋都是当代的名家对这本书的评价、简介。


他就让我们把这些名家的序跋找来,标点、翻译。这个标点翻译,不可小看。要把它正确标点、正确翻译,那首先就要把这本书吃透,至少要基本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我们就对这些传统语言学的著名著作,可以说,至少都浏览了一遍。他给我们开的这门课,我们也受益匪浅。


第三位是唐启运[5]教授。唐启运教授是北大王力[6]教授的学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他给我们传授很多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


如果说吴三立和钟旭元两位老先生教的是传统语言学的,老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那一套,唐启运先生教的就是现代的,比如乔姆斯基的语言理论等。他把这些很现代的外国语言学理论介绍给我们,那样我们就能够贯通古今与中外了。


image.png

周日健教授编写《新丰方言志》


还有一位周日健[7]老师,当时他还是讲师。他精通音韵学,后来去调查方言,写了一本《新丰方言志》的著作,后来升为正教授。他就给我们讲音韵学,但是说老实话,音韵学实在是很难学。


我们学了一遍以后,大概是听懂了,但是要说真正掌握,还不行。但是我们机会好,暨南大学邀请北大的唐作藩[8]教授到暨大当了一年的客座教授。


他就在暨大给本科生讲音韵学,讲一年。于是我们四个研究生就通过研究生处去申请,每个人领到二十块钱,交听课费,交到暨大去,就有资格旁听唐作藩的汉语音韵学这门课了。


唐作藩可以说是国内音韵学研究的泰斗。我们在已经基本了解的情况下,听他再讲一遍。“哦”,这一下,豁然开朗。再加上他又教授得法。音韵学这么难的这门功课,终于让我们拿下来了。可以说,我们真的是很有机缘,运气很好。


(未完)


注释:


[1] 吴三立(1897~1989年),广东梅州人。民国22年(1933)夏,受聘南返,在广东勷勤大学教育学院、文理学院、中山大学文学院任教授和中文系主任,并先后兼教于南华大学、文化学院、广州大学等院校。1953年秋起,在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任副主任、教授。前后致力高等教育60多年,直至80高龄,仍任中国汉语史研究生导师,为教育事业贡献了毕业精力。他的不少学生已成为高级领导干部或著名学者。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不遗余力地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有文字、音韵、诗词、经学等方面的研究专著10多部以及论文一批。他不但学术造诣很高,而且在诗词、书法方面均有颇高成就。诗作专集有《靡骋集》、《辛旨近诗》等,深得海内外学者好评。书法作品曾在广州、北京、香港和日本等地展出。


[2] 钱玄同(1887-1939),浙江吴兴(现浙江湖州市)人。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早年留学日本,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五四”时期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字改革,曾倡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20世纪初在日本留学。三十年代还为《世界日报》副刊《世界语之光》题写刊名。著有《文字学音篇》《重论经今古文学问题》《古韵二十八部音读之假定》《古音无邪纽证》等论文。


[3] 章太炎(1869年-1936年),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小学大师,朴学大师,国学大师,民族、民主主义革命者。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佛学、医学等等,著述甚丰。


[4] 钟旭元,现已去世。华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语言文字学家,蜚声学界。1979年与吴三立、唐启运、沈开木等创建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与许伟建先生合编《上古汉语词典》。


[5] 唐启运,广东电白人。华南师大中文系教授,已退休。先是进入南方大学学习,1953年再读北京大学语言学专业。北大学习期间,师从王力、岑麒祥、魏建功、高名凯、周祖谟、袁家骅等一代名师。是我国老一代语言学家,在语法学、词汇学、修辞学、方言学、语言理论、汉语规范与语言教学等多个领域从事了精深研究,发表了数量众多的研究论文与著作。


[6] 王力(1900.8.10-1986.5.3),字了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人。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一直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语言学方面的专著有40多种,论文近200篇,共约1000万余字,内容几乎涉及语言学各个领域,有许多且具有开创性。其代表作有《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语法》等等。


[7] 周日健,广东惠东县人。1959年7月在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华南师大中文系教授,已退休。长期从事汉语语法、音韵和方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任汉语史硕士研究生指导组组长、汉语史研究室副主任等。著有《新丰方言志》、《古汉语析疑解难三百题》(与唐启运合编)、《汉语虚词词典》(与唐启运合编)等。


[8] 唐作藩,1927年生,湖南省洞口县人,当代著名音韵学家。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已退休。从事音韵学、汉语史和古代汉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五十余年,在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国内外的汉语史专业研究生、进修教师和访问学者,其中不少人现已成为国内外语言学界的中坚力量。而且,还发表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学术论著,这些论著范围较广,涉及音韵学、汉语史、古代汉语、方言学、词典编纂以及中学语文教学诸方面,并对于相关语言学科的横向普及和纵深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著作有《汉语音韵学常识》、《音韵学教程》与《上古音手册》等。


上一篇: 张玉金: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四)
下一篇: 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
学术动态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