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术动态 »  
张玉金: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四)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4-06 21:59:50 阅读:  来源:

    

\ 四 \     古代散文网记者问&张玉金老师答


Q:老师您当时大学每天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是什么?

张老师:

我一直都有计划,把一天分成几块时间。这块时间干什么,那块时间干什么,都有计划。比如说一个半小时看古代汉语,一小时看英语,每天三段时间都会进行细化安排。


这样做的原因是我有一个总体目标——考研究生。为了这个目标,上课怎么安排,业余怎么安排都有计划。


放暑假时,别人都走了,我在学校准备考研究生。我将一天的安排细化成几段,这段时间干什么,那段时间又需要干什么,很少一天游手好闲,甚至半天都没有。这样做对我的学习确实是有帮助的。


Q:出师后,您与导师的观点不一致时是如何磨合的?

张老师:

我和裘锡圭先生都是研究古文字学、语言学,出师后也有跟裘先生观点不一的时候。比如说甲骨文里占卜的命辞的问句问题。关于命辞是不是问句我跟裘先生的观点就不一致。


我认为都是问句,裘先生认为有问句但并不全是。而我有个推理过程,导出结论。“吾爱吾师,吾犹爱真理”,还是要坚持自己的看法。有的时候导师也会接受你的观点。比如仁惠的惠,裘先生认为它前面可以受否定词修饰,但我觉得断句有问题,后来裘先生也接受了我的观点。


Q:在当时,能像老师这样本科完成之后还能继续研读硕、博的少可谓少之又少,很少有人能这么长久地坚持自己学习的道路。当时您有没有受到家人的支持,或者是其他的动力?

张老师:

我父母都是农民,不会告诉你怎么样做。农村的孩子在教育方面没有多受重视,再加上我们家条件不是很好,所以他们不会特别支持我读博士,但我自己特别想读。


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国家的宣传和引导。我们那个时代,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树立喜欢学问、持之以恒、勇攀高峰的典型,像自然科学的陈景润,社会科学我的导师(即裘锡圭),对我有一个引导的作用。


另一个是我自己有上进心,读完本科想读硕士,读完硕士想读博士,读完博士我问有没有博士后,他说没有我才工作的。有上进心这一点可能也有受到我母亲的影响,她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她是一个很有见识的女性。当时实行人民公社的时候,她在广播里对着全乡的人讲话,讲了很长时间,我就在家里听着。


Q:现在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偶像”,可能是明星或者是其他行业的人。老师之前有没有树立过一个偶像,然后向他学习?

张老师:

确实有,我上大学的时候真的想向陈景润学习,这和当时国家的引导也有关。叶剑英讲“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整个国家树立这样的典型,引导大家去努力奋斗。当时我去考裘先生的博士生,也是因为挺崇拜他的。


我们当时的目标跟那个时代紧密相连,不像现在年轻人崇拜一些明星,我们当时不太追星。我平时上课的时候偶尔会提一下明星,主要是想要活跃一下课堂气氛。


但是也要看到,明星的成名也不是偶然的,也是刻苦努力得来的。演员有些是天生的素质,但也需要一些机遇和刻苦的努力。我喜欢像陈景润这样的在科学上有成就的人,我也很崇拜毛主席,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人有那种智慧和毅力是很难得的。


Q:我们之前上过老师您孙子兵法这门课,觉得非常有趣。老师会把里面一些很精华的东西跟现实、军事联系起来。那么我们读经典的时候应该如何把经典跟现实结合起来?

张老师:

你生活在现代社会当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惑疑难的问题,你就会思索,我为什么会遇到这个问题,然后想去寻找答案。而你在读古书的时候遇到类似的问题,就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读古书一定要读懂,你还可以思索古人讲得对不对,形成自己的看法。


读懂古书需要古汉语的知识,光靠译文是不行的,还需要学习古汉语的词汇、语法的知识,就像学外语一样。我觉得你们要学点理论,提高阅读能力。如果真正把古书读进去了,你们就会很喜欢。


有时候要写一篇文章,比如关于教育孩子的,你的思想比较贫乏,但是发现古人讲的就很好。古今结合,根据古人说法思考现实问题,就可以写出一篇挺好的文章。所以你可以看出读古书是很重要的,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不仅要读懂古书,还鼓励同学们学点外国的东西。古今结合,中外结合,然后形成我们现代实用的看法。


Q:老师对我们同学有什么建议?

张老师:

我们那时有一些比较喜欢活动的同学,而我是属于能够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做学问的人。我给你们现在年轻人的建议,首先还是把学习搞好,不要只看到眼前,比如说去挣点钱,参加各种活动,把学习放得在次要地位。要想着一个人的长久竞争力,你的基础、素质、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这些东西是影响你一生的。所以一定要把学生的本职工作做好。


第二点,我也鼓励同学适当地参加一些活动,比如说兼职、家教、参加兼职活动。因为你们将来要自己找工作,不像我们是分配的。人家一看你试讲不行,工作能力也不行那聘请你有什么用呢?社团活动也是,一个人总要有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这是非智力因素,是从平时的活动中锻炼积累来的。


第三点是要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学习为主,其他方面为辅。有些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搞没意思的活动,等回头想想,并没有什么收获。这一点我私下里跟同学谈心的话我一定会讲,因为这对长久是有利的,像一进来就到一个学校实习,不好好读书上课,是很短视的,这等于没有认认真真读大学,那你将来跟人家认认真真读大学的持久竞争力是根本比不了。


Q:之前老师说过现在发现一个甲骨文字比发现一颗天上的星星还难,那是不是意味着古文字现在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现在它还有哪些可创新可深入的研究方向?

张老师:

确实,从甲骨文来说,现在能考释[1]的都基本考释出来了,剩下没有考释出来的都比较难。我也考释了十个左右,有些是完全创新,有些是对别人考释内容的丰富。


那么以后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简帛等古文字的突破,第一是依赖于不断发现的新材料:比如像新的甲骨文的发现,让我们对一些古文字的考释有了新的看法。第二点是持之以恒的研究,不断有新的材料和研究成果出现,研究方法更科学就可能带来一些新的突破。


所以未来古文字还是会有进步,因为古文字领域不断有新的材料出现,所以它是一门很有生命力的学问。红学[2]它很难有新材料出现,所以比较难有突破,但古文字不一样,地下不断有新材料出土。比如说秦汉简,海昏侯墓出土汉简等,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发现,这些新发现又会带来新的课题,新的材料必然带来学问的进步,所以古文字学前景还是不错的。


今天研究甲骨文的材料更容易获取,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原材料不像现在这么好找,比较分散。但学校图书馆的资料非常丰富,有甲骨文合集,还有其他古文字的原始材料,都是线装书。


当时对线装书的保护不是特别严格,所以我们都能借出来在宿舍看,有时候不太注意也会碰到。后来线装书都成为馆藏经典,不外借了。现在重要的书籍文献电子文档很普及,比如甲骨文合集都有电子文档,打开就可以查阅学习了。如果说以前研究古文字学,买材料要花很多钱,是个富贵性的学问,那今天就不是这样。现在有电子文档,原始材料更好找,可以无代价地拥有。


[1] 指对古文字进行考证并解释。

[2] 指研究《红楼梦》的学问。


(完结)











上一篇: 张玉金: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三)
下一篇: 张玉金: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四)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
学术动态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