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术动态 »  
魏达纯:川蜀•燕京•东北•岭南求学路(终 三)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4-20 20:42:46 阅读:  来源:

    

川蜀•燕京•东北•岭南求学路

 —华师文学院退休教授魏达纯老师口述史(终)


微信图片_20190420204307.jpg

华师校园一景


中文人的“诗词情”


对中文系的学生来说,诗词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中文系毕业不懂得写诗填词,我觉得是一个极大的缺陷,应该把这一课补上。如果真的开课,那就把它学好,把它掌握。


其实呢,诗词不外乎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而三要素里头,平仄又是最难的,这可以说是个拦路虎。特别是对于不会讲广东话的北方同学来说,更是一个拦路虎。因为古汉语的四声是平上去入。而普通话的四声呢,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没有入声了。入声到哪里去呢?元代的音韵学家周德清写了一本书,叫《中原音韵》。他在《中原音韵》里就说了,当时北京话的声调变化有两条,一条叫作入派三声,一个叫作浊上变去。“浊上变去”是什么意思?浊音声母的上声变成去声,包括这个当代表的“上”,因为它是浊音声母。而清音声母呢?继续保持读上声,第三声。但是这个上声变去声的变化,没有影响到平仄这个阵营。因为上声也好,去声也好,都是仄声。但是这个入派三声就不同了。这个“派”是什么意思,分配,分发。


现在广东人还讲派报纸、派作业。就是分配、分发的意思。入声字分配到其他三个声调去了。其他三个声调指的就是平声、上声、去声。那么,分配到上声、去声的入声字,这个好办,还是在仄声范围。但是分配到平声里面的入声字就麻烦了。


微信图片_20190420204311.jpg

周德清《中原音韵》


你比如说,骨头的“骨”。排骨,骨[gwat1]。它是一个塞音。但是你到了骨头的“骨”,就是上声。那么这一个由入声变为上声还是在仄声里头,这个问题不大。但是,屋子的“屋”[nguk1],糟了。这个“屋”,它就由原来的入声变成了阴平,扰乱了平仄阵营了。所以学习音韵也好,学习诗词也好,首先要解决平仄问题。就是把混入平声的入声字识别出来,仍然把它归入仄声一类,因为古人就是这么做的,古人把这个入声字归入仄声。


所以这里头就简化成了这么一个问题,就是把混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识别出来,让它归入仄声。像你们讲潮汕话的,潮汕话里就保留入声。你们可以利用潮汕方言的入声来识别,“屋”这个是入声字,不是真正的平声,是假嘢来噶(粤语,意思是“假的”),将它找出来,让它回到仄声去。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你们要解决平仄问题呢,主要就是要把混入普通话里面的阴平阳平的入声字找出来,让它回到仄声。


你比如说,鸽子的“鸽”,鸭子的“鸭”,鸽[gap3]、鸭[app3]。你看,八九十的“十”,十[sap6]。说这个“十”的时候,你能不能说“十”(拉长),你不行。“十”[sap6]。因为它是一个闭口音,闭口音决定了它长不了。从音韵学的角度,你要知道,既然它是一个闭口音,所以最后双唇紧闭,气流出不来,它就是一个短促的收音,它就是一个入声字。


微信图片_20190420204314.jpg


黄伯荣教授


厦门大学的黄伯荣教授到我们华师来讲学,他告诉我,你记住这个,有六个不送气的声母:b、d、g、j、zh、z。b所对应的是什么,是p。你说p的时候,就有气流冲出来,b就没有,是不送气。b、d、g、j、zh、z所组成的第二个声调的字含巴烂(粤语,意思是“全部”)都是入声字。这一条规律就排除了百分之六十的入声字。因此,你要采取一些方法识别入声字,把这个入声字识别出来,再加上你本身有很好的普通话基础,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你再用方言来检验一下,它如果不是入声字,那就是真正的平声字,就完事了。普通话读起来是上声、去声,那当然是仄声。所以对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你就要检验一下它,是真的,还是假的,把假的区分出来。


我送给你一副对联,你比较一下它的发音。上面这一排“屋角鹿独宿”,含巴烂(粤语,意思是“全部”)都是入声字。下面那一排呢,“溪西鸡齐啼”。那是一排平声字,声音就可以拉得很长。但是上面那一排,你想拉,拉不了。必须这样读,否则就不是这个字,它就不是这个音。你们用粤西的雷话来读也好,还是用这个潮汕话来读也好(记者中有湛江和潮汕的),因为在你们这个方言里面有入声的读音。


所以我一到广东,一到吃饭,“一碟排骨[gwat1]”,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入声是这么一回事,每天去吃饭嘛,排骨[gwat1]。通过这个“骨”字,我就体会到,什么是入声。原来在北方,我不懂,从理论上知道,但没听过啊,就不懂。但是你生活在这个语音环境中,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这就是学诗词要掌握的第一要素,平仄。


微信图片_20190420204316.jpg

诗韵飘香


第二就是押韵。押韵,不外乎,两个标准,传统的标准——平水韵,也叫作诗韵。那是平声,上平声加下平声,一共三十个韵 所谓三十个韵是什么意思,就是把所有的平声字分为三十类这个意思,有三十个韵。那么你作一首诗,只能用其中一个韵的字来作押韵的字,你不能够用到第二个韵,用到第二个韵叫出韵。但是呢,在平水韵里头,它有些韵的差别很细微。比如“一东二冬”。“一东”是东方的“东”,“二冬”是冬天的“冬”。李白杜甫的诗里面,用一东的绝不会用到二冬去,用二冬押韵的他们绝不会用到一东去,为什么?因为在当时他们的口语中是能够区分开来的,读音是不一样的。但是这么情况到了宋代就已经合流了,“一东二冬”就分不清楚了。所以宋人填词的时候,“一东二冬”就混在一起了,为什么?语音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合并。


从唐宋到现在一千年过去了,于是呢,我们北方话就变成了十三辙,也就是十三个韵,由原来三十个韵变成了十三个韵,合并了多少啊?但是我们现在学写古人的这种格律诗,就要遵守它的游戏规则,那就是一韵到底,不许出韵。那怎么办呢?那就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就是去查《诗韵》。《诗韵》里面规定了这个字有多少个韵脚字,我写这首诗就在这个韵里面找字,而不能够出韵,这是最笨的办法。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你把整个韵背下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刚才我背的这些,每一个韵脚都是一东韵的字,用三首这样的歌诀,就把一东韵的字全部包括在里头了。那你把这三首歌诀背熟了,一东韵有的那些字就全记住了。


这也是一种办法,这叫作背诗韵。刚刚我背的是清朝的李渔搞的,叫作“笠翁对韵”。他用几首歌诀把一个音韵的字全都编进去,歌诀也很好记,很好背。你把它背下来了,自然,说起一东韵,你把这几首歌诀一想,哦,就在这里头了。所以你就要下这一个功夫。这个说的是什么,这个是平水韵。还有一种就简单了,叫作中华新韵,那就是按照现在的普通话来。普通话觉得它是押韵的,它就是押韵的。那就好办了。但是那样写出来的诗呢,你要加一个注释,括弧,新声韵。这个也有啊,在《中华诗词》公开发表的时候,它专门有新声韵栏目。你用新声韵来写格律诗,它也允许的。写得好的,它也给你发表,这也是可以的。这个就是押韵。


微信图片_20190420204318.jpg

中华诗词鉴赏


至于对仗呢,那就更简单啦,你们中文系的都知道词性、词义,对吧?词性相同,它的词义是相对也好,相反也好,都可以,那么还有一个句式。词性相同,句式相同,这样来构成对仗关系。


那么把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可以说诗词的问题就解决了。简单归纳起来就是平仄、押韵、对仗这三要素,最难的是平仄。但是对于南方人来说,特别是方言区保留入声字的人来说,它也并不算难。但是对北方人来说确实难一些,因为北方人没有这个感受。因此对于什么是入声,北方人很难理解。但是对南方人,一讲他就明白了。


微信图片_20190420204320.jpg

中华诗词


注释:

周德清(1277—1365),元代高安暇堂(今江西高安县)人。著名的音韵学家、散曲家。他发现了北方语言体系的的特质、结构、演变及其规律,同时,又总结了作词十法,撰成理论著作《中原音韵》。


 《中原音韵》,元代周德清撰戏曲(北曲)曲韵专著,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北曲曲韵和北曲音乐论著。该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曲韵韵谱、“正语作词起例”和“作词十法”。《中原音韵》无论是音韵学方面,还是曲学理论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 魏达纯:川蜀•燕京•东北•岭南求学路(终 二)
下一篇: 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
学术动态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