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术动态 »  
魏达纯:川蜀•燕京•东北•岭南求学路(终)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4-20 20:32:27 阅读:  来源:

    

华师的日子:十年育人和科研

(1982-2006)

微信图片_20190420203437.jpg

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校门


全年级第一的“古代汉语”课

我带着感激、感恩的心情留校工作,发自内心的感激和感恩。而且呢,我们的工作环境非常好,比起我原来的中学,那就好得多了。


在中学要坐班,一天八个小时,上午下午坐在办公室那边。除了上课,你就在办公室里面坐着。在大学,不用坐班,你该上课就去上课,上完课就可以回家了。


我发现只要你的教学搞得好,你的科研搞得好,没有哪个领导会来找你麻烦。所以我就努力地做到这两条,第一教学好,第二科研好。


教学好是什么意思呢?我教过第一个国学班,2010级。这个国学班本身的创建,它开的一些课,这都是我们几个教授定下来的。


到开课的时候,学校也请我给他们开第一门课。然后又请我回去给他们开了近代汉语,开了诗词知识,我给他们开了三门课(还有《论语》解读),所以我对国学班很有感情。国学班确实是我们华师文学院的一个品牌,在外面也颇有影响。


微信图片_20190420203453.jpg

《古代汉语》王力先生主编


我是教古代汉语的,我知道这古代汉语,很难很枯燥。我就要想方设法把这门很枯燥的古汉语课讲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喜欢听,喜欢我这门课。


我想起许嘉璐当年是怎样给我们讲课的。可以说,我有意识地把他给我们讲课的一些办法,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创新都用在教学上。


我把我的古汉语课讲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完了以后,会盼着下一次再听。所以每年的学生最后给我的教学评估,我的古汉语课,全年级第一。


以至于到了后来,跟我排在一个年级上课的老师都不乐意了,怕跟我排在一起。排在一起,他肯定得不了第一。教学上,我特别注意教学研究方法,我也写了很多教学研究的文章。


在这方面,我发了很多教学研究的文章,因为这是我的教学研究体会呀。我尽量地想办法,怎么把这个很枯燥的课讲得来生动有趣。突出重点,让他们喜欢这门课。


科研成就得益于多位恩师

微信图片_20190420203505.jpg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校门


教学之余,就是搞好科研。搞好科研呢,得益于这几位老教授。他们有很高的眼光,眼光很独到,能够发现很多问题,给我们提供一些很好的资料。


我记得当时北大的周祖谟到广州来讲学,吕叔湘、岑麟祥到广州来教学。广州社科院都组织高校教师去听,我们当然也有幸去听,这就从中得到很多信息,受到很多启发。


沿着这些老师们指引的这些途径,还有一些线索,我们来展开科研。于是呢,我的科研也搞得比较好,在重点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比较有影响的论文。


这样一来,我也就从助教到讲师,到副教授,到教授,这样一路上来。我的工作很顺利,没有多少坎坷,为什么呢?


因为自己付出了,付出了很多的艰辛,自然就有回报。而且说老实话,我是乐在其中。确实是,直到现在,给几所老年大学教学的时候,我都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反而觉得这是一种乐趣。


我把对他们的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探索,甚至有时作为一种科研来搞。

微信图片_20190420203511.jpg

《唐诗三百首》


比如说,在五律诗里面,有“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种平仄格式。那么这个“平平平仄仄”,三个平两个仄,那第三个平声字可不可以变仄声。


对这个问题,在学术界就有人说这个不能变仄声,变仄声后就变成了平平仄仄仄,就变成了三仄脚。三仄脚是不好的。就有这种观点。


我参加岭南诗社,在诗社里有人就提出这种主张,说是“平平平仄仄”这第三个平不应该变成仄。是不是这样呢?我就从《唐诗三百首》入手。


《唐诗三百首》里面的律诗,我把它做了一个穷尽调查。穷尽调查以后,里面的律诗“平平平仄仄”变成“平平仄仄仄”的,我发现了大量的例句。这大量的例句说明唐人不忌讳这个。


那唐人都可以,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呀。为什么要提出来这一条不行呀,这没道理的。我的研究成果通过我的研究实践得出,你看唐人这么多的“平平仄仄仄”的例子,为什么不可以呀?这就很有说服力。


所以那帮反对的,他们也觉得没话好说了。就类似这样的,我在现在的教学,实际上有时我也搞搞科研。我觉得这个是乐趣,很有意思,它不是负担。


(未完)



上一篇: 魏达纯:川蜀•燕京•东北•岭南求学路(下 三)
下一篇: 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
学术动态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