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术动态 »  
徐英:一生系于一树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4-27 23:20:42 阅读:  来源:

    

微信图片_20190427221536.jpg

徐英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与华师结缘54年。主讲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方向。曾任人文学院工会主席,现任校退协理事,《师大晚晴》副主编,文学院钢笔字比赛评委。

从雷州小镇到华南师大中文系,求学路途越挫越勇,愈难愈爱。潜心治学十年如一日,传道授业孜孜无时限,躬耕不倦桃李满天下。退而不休,笔耕不辍,《师大晚晴》谱而成篇,编而成章。这便是徐英老师的一生。一生系于一树,此世致力教育。


东行师大为桃李,教书育人

徐老来自祖国西南角,是雷州本土人。1948年在乡里读私塾,1952年才在家乡客路镇开始中小学学习,之后报考华南师大中文系。1965年毕业留任师大,主讲《唐宋文学》、《词体学》等课程,独著或参编书目一十余。徐老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治学,于2000年世纪之交以副高之职圆满退休。激流勇进,徐老退而不休,受邀担任华南师大校退协晚年期刊《师大晚晴》副主编至今。正如徐老自己调侃:“我这一生就栓在华师这棵树上了。”

徐老告诉我们,他一辈子教书育人,传道授业,只愿为国家培育人才,塑造栋梁。当初之所以选择师范院校,除了兴趣因素,他也跟其他很多八十年代选择师范的人一样——减轻家庭负担,承担起养活自己,甚至养活家人的责任。正所谓:君子敬其在已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此乃徐老一辈人为人处事不变的根本。


微信图片_20190427223824.jpg

▲徐老与伴侣

   “关于我的第二个理念就是要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予以他人帮助,我这话也是对你们讲的。‘他人’包括很多方面,父母包含在内,但是不能只是包含父母。我们的亲朋、乡党、乃至于国人都应纳入其中。”徐老说这番话时不同于寻常师长的语重心长,他微眯双眼,面带笑容说道:“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是的,工作是这样,生活也如此。


故乡民俗之传承,匹夫有责

作为雷州客路人,徐老对雷州及雷州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我们问老师对雷州文化的看法与感受时,老师深情地回忆着湛江东海地区的哭嫁民歌——《东海嫁》。“在我们那边,女子出嫁就有人要唱哭。女子出嫁前,同村的姐妹到她家陪哭。哭嫁词的内容大多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或者是与父母兄弟姊妹的离别之情。唱词一般会列举日常的生活事迹和家人亲戚朋友的关系等,听起来就像一部长篇的叙事诗歌。”

千里异乡,阻隔不住徐老对家乡文化保育及传承的深切关注。徐老认为,传统的民间习俗是一个地区的灵魂独特性所在。“但是《东海嫁》呢,没有被人了解,大家都不知道《东海嫁》这个东西。”徐老笑着告诉我们,其实他也不会哭《东海嫁》,更找不到哭的调子。但他一直致力于“东海嫁”这一传统习俗的保护。就在接受采访前不久,徐老在湛江参加一个关于出版《东海嫁》总集的研讨会。徐老一帮人,将零散发表在当地报纸上的《东海嫁》收集汇总,编辑成书,希望将这一民俗发扬下去,使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微信图片_20190427223830.jpg

▲《东海嫁》(图源网络)

这让笔者想起一位致力粤语方言文化保育工作的师兄,他曾说:“文化传承的困难是难以避免的,毕竟时代的变化未曾停止。但只要文化不断层,未消失于社会之中,这个东西就还没死,还有机会迸发生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天下者,立之于民,根之于俗。像徐老和师兄这样的人,大概就是真正传承文化的“匹夫”吧。

退休后,徐老便一直过着较为悠哉的生活,只是这悠哉是相对于繁重的教学任务而言。徐老的退休生活,可谓丰富多彩,甚至还有些小忙活。徐老屋子里便倚壁挂着几幅书法字画,墨迹尤新,显而易见,笔墨是他始终执于手中的老宝贝。徐老退而不休,笔耕不辍,研习小篆书法。书柜边便是徐老亲自书写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文,笔锋遒劲有力,沉郁的爱国情结深蕴其中。此外,徐老也常向书法造诣颇有心得的陈一平老师请教。他志在千里,妙笔生花,与何天杰老师共编《师大晚晴》。他认真地向我们说,“退休后主要时间是用来编《师大晚晴》,这个跟平时玩的不一样,要有责任心和严谨态度。”

徐老十分享受自己年过花甲却依旧活力充沛的状态,“我这个人比较好动,调皮一点。玩的东西很多,所以他人退休以后觉得无事可做,我却觉得时间不够。”他活跃于象棋、乒乓球和麻将等领域,曾和陈一平老师、魏达纯老师等人一同组队参加华师大教工乒乓球联赛,并蝉联六届冠军。徐老对音乐舞蹈也有浓厚的兴趣。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热衷于国标舞,有机会就跟着校工会去井冈山、厦门等地跳舞,一跳就是一个下午。徐老还参加了歌咏队,虽然学习的速度比较慢,“人家学什么歌都是一个小时就学会了,我要两个半小时才能学会”,但他凭着自己会二胡、笛子的基础,赶上他人,乐在其中。


微信图片_20190427223835.jpg

▲徐老书法《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与徐老交谈,总能感觉到他身上洋溢着一股鲜活的生命力。这种鲜活,不同于青年人探索世界、追求超越的激情,也异于中年人勇于担当、为家庭付出的拼搏,徐老的活力更多的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淡雅和自然。历经贫穷、人民公社[1]、文革的时期,见证高考恢复、师范热潮和改革开放,七十余年的风风雨雨,徐老的一生恰似中国崛起的缩影。曾经那段艰辛的历史和如今老人可掬的笑容形成反差,更显徐老勃勃的生命力。

屋子右手边的木黄色书柜子上,端正地躺着泛黄的书籍,一种凝厚的历史感扑面而来。时间仿佛格外眷顾这方天地,不愿让他和它们老去。一册册书静静地沉坐在自己的角落,它们身上浸染着岁月的起伏沧桑,酝酿出一股浓重厚实的古香,吸引人们去聆听它们的故事。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生也只能系一棵树。


[1] 人民公社: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基层单位,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组织的基层单位。我国人民公社运动是从一九五八年夏季开始的,很短时间内,全国农村就实现了公社化。


微信图片_20190427223841.jpg

▲徐老家的书柜


后记:

    徐徐回望,屋子窗口前伫立着徐老高大的身躯,模糊之中愈加伟岸。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况四年乎?老师又何尝不像一个父亲一样,看着他的儿子走向远方,成长为另一个他。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2]而师道相传,亦在乎举手投足矣。 


[2] 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1931年12月2日,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

微信图片_20190427223847.jpg

▲徐老与编者


注:

1.东海嫁:流传于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遂溪县等地一种用雷州话来吟唱的民歌,凡女子出嫁或某家有丧事,就有人唱哭。哭嫁词的内容是颂扬父母的养育之恩和与父母兄弟姊妹的别离之情,在唱词中,列举日常的生活事迹和家人亲戚朋友的关系等,像一部长篇叙事诗歌。而丧事哭词则是唱丧家人的家史和逝者生前的事迹和功德,曲调基本相同。

2.陈一平: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3.魏达纯: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史、古代汉语、近代汉语和古典诗词教学,指导研究生从事古汉语词汇研究。


(完)


撰稿/柯晓敏

校对/林美玉 秦若丽


上一篇: 魏达纯:川蜀•燕京•东北•岭南求学路(终 四)
下一篇: 最后一页
·免责声明:
   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
学术动态
最新资讯